大暑(國曆7月22或23或24日)(今年是7月22日)
大暑前後,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的時候,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,農作一年可以兩穫到三穫,大暑的這個時期,大約是第一期水稻收割,第二期水稻播種的時候。
所以俗諺說「大暑有青穀無青米」、「大暑滿田先」、「大暑不見青」,都是說明田裡穀子全收割完畢的情形。
大暑天雖然熱,但這樣的炎熱才能表示四時的運轉、氣候的調節是正常的,傳統上說:「大暑要熱透,才有好年冬」、「大暑熱不透,大水風颱到」、「大暑熱不透,收成就不夠」都是在說明大暑時節氣候要夠熱,才表示天氣正常,不會有意外的災害產生,作物能順利生長,豐收也就可以期待了。
到了農曆六月,年正好過了一半,傳統上六月十五日是「半年節」,人們會製作湯圓,祭祖後全家大小一起吃,稱為吃「半年圓」,象徵一家大小團圓,期待下半年都能順利平安。
大暑前後的神明慶典有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日,供奉觀音的寺廟會舉行觀音法會,由於觀音信仰在台灣很興盛,在這天朝拜的人潮也十分多。
另外一個重要的日子是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聖誕。在民間信仰裡面,關公被奉為恩主公,是很多元化的神明。
因為關公年輕的時候曾經經商,並且發明簿記,且關公所持的青龍偃月刀,十分鋒「利」,象徵做生意可以得「利」。又因為關公重然諾、講信義,因此被做生意的人奉為守護神。
本文純粹分享民俗知識!如果您覺得不錯,也請您按讚並分享給親朋好友喔!